典藏研究 >>学术研究

鲍加|华姿超凡·蔚为大观——为“赖少其书画艺术捐赠展”而作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23日
手机扫码分享
文章附图
中国当代艺术大师、国画家、版画家、诗人、书法家赖少其的夫人曾菲女士,将所珍藏的赖少其经历半个多世纪精心创作的国画、版画、书法作品三百件代表作品,于2003年捐赠给合肥市人民政府,这是赖少其和曾菲女士留给被他们称为“第二故乡”——安徽的特别纪念。合肥市人民政府将建立《赖少其艺术馆》永久陈列这批珍品,它将为安徽省和合肥市的政治文化生活增添光彩,是一件造福后代、功在千秋的大事,可喜可贺!
640.webp.jpg

2004年9月18日,左起:郭公达、鲍加、张松、顾美琴、邓伟雄、洪楚平等在合肥参加赖少其艺术馆奠基仪式。


640.webp (1).jpg

2004年9月18日,在安徽省博物馆举行赖少其先生书画作品捐赠仪式,时任安徽省民政厅厅长李宏塔(右1)、合肥市委秘书长林存安(右2)及省美协名誉主席鲍加(第二排右2)等参加活动。


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硝烟洗礼的赖少其是一位老无产阶级革命者,他具有战斗精神的传奇人生和在艺术上融合中西的业绩,以及他在与病魔顽强拼搏中迸发出的生命和艺术光彩,是20世纪中国艺术史上罕见的奇迹。


2021426

2005年12月22日上午,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举行开馆仪式,安徽省美协名誉主席鲍加代表安徽文艺界讲话。


640.webp (3).jpg

2005年12月22日,鲍加在赖少其艺术馆开馆仪式上和与会嘉宾的合影(左起:赖少其艺术馆馆长于在海、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肖峰、中直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伍绍祖、安徽原省委书记卢荣景、赖少其女儿赖晓峰、安徽省美协名誉主席鲍加)

赖少其早年直接受到鲁迅先生教诲,积极参加新兴木刻运动,以刀代笔创作了大量进步的、形象真实生动,刀法粗犷古拙,镌锐有力的版画作品,捐赠作品中包括五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二次为首都人民大会堂安徽厅创作的、被誉为“新徽派版画”的几件代表作,堪称为传世珍品。

640.webp (4).jpg


赖少其三十年代版画作品《静物(鲁迅先生)》 12×14cm 1934年

640.webp (5).jpg

赖少其新徽派版画作品《黄山后海》
152×90cm、赖少其、师松龄、张弘合作于1960年。

曾布置于人民大会堂安徽厅(1960年——1966年)


640.webp (6).jpg

赖少其新徽派版画作品《毛主席在马钢》
96×91cm、赖少其、师松龄、陶天月、林之耀合作于1978年。
曾布置于人民大会堂安徽厅(1979年——1990年)

赖少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别具风格的国画,他取法陈洪绶、程邃、黄宾虹等艺术大师并有所发展。捐赠的大量国画作品是他从五十年代到“丙寅变法”以及“衰年变法”的“八十后新作”,展示出赖少其继承传统、融汇西方艺术精华、艰辛艺术探求和创新的历程。纵观这批博大沉雄、浑厚高古的大作,可以感受到画家的笔墨激情和作品的盎然诗情。他强调意境,注重笔墨,追求格调,画面浑厚苍润。他以渴笔焦墨、浅绛设色的传统表现现实生活,作品神韵秀健,具有很强的艺术冲动力和感染力。八十岁后由于病魔缠身,失去行动能力,只得卧在病榻用一只还没有完全麻痹的手,以极大的毅力艰难地在小画板上画出一批“八十后新作”。这批作品可谓是画家艺术智慧、才华、灵感的自然流露,它特有的空间容量显示出更为广阔的艺术语言,这是他在垂暮之年以一种独立非凡的艺术意志进入完全自由境界的独特表现,也是与命运顽强抗争、追求艺术完美所显示出崇高精神的憾人表达。


640.webp (7).jpg

赖少其山水作品《清流急湍》 67×40cm 1980年


640.webp (8).jpg

赖少其花鸟作品《紫冠花与螺璇草》 54×54cm 1986年


640.webp (9).jpg

赖少其“丙寅变法”时期山水作品《黄山一夜雨》 83×149cm 1991年

640.webp (10).jpg

赖少其“八十后”时期作品《献给党的十五大和香港回归》 62×49cm 1997年


赖少其的书法艺术独具特色,他潜心钻研王羲之、伊秉绶、邓石如等书法大家,特别钟情于金农的“漆书”,并把自己的艺术情怀融入其中,形成返朴归真的审美情趣,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造。他的长锋横笔直书,其硬如帚,刚劲如刀斩斧截,笔法苍劲,拙朴古雅,极有古雅韵味。他同时也是著名作家和诗人,诗作和书法为他的绘画艺术增添了隽永的内涵和极强的感染力。

640.webp (11).jpg


赖少其书法作品《王昌龄诗》 41×58cm 1988年


640.webp (12).jpg

赖少其书法作品《芝罘岛怀古》 82×38cm 1990年

赖少其在安徽近三十年的战斗、工作和生活,为培养美术人才、为提高作品水平、为促进徽派艺术的发展,他竭尽心力、无私奉献了最宝贵的年华。他不仅自身工作勤奋,勇于探索,高尚人品成为表率;而且真诚待人,以身作则,亲自组织和领导艺术家深入生活,弘扬传统,进行文艺创作,取得辉煌成果。为繁荣安徽的文艺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杰出贡献,是新徽派版画和美术的奠基者、开拓者,更是安徽书画界当之无愧的代表和旗手。

《赖少其艺术馆》的现代风格、优越环境和先进设施,集中展示了一代大师多领域、丰富内容的卓越艺术成就,也体现了合肥市高层次、高品位的文化发展策略,可谓华姿超凡,蔚为大观。赖少其的艺术硕果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他的艺术业绩和创造精神将催人奋进,传之千古。

640.webp (13).jpg640.webp (14).jpg

2005年,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鲍加应邀为赖少其艺术馆撰写文章布置在艺术馆序厅醒目处。


鲍加在“赖少其艺术馆开馆研讨会上的发言”

640.webp (15).jpg

2005年12月22日下午,鲍加在“赖少其艺术研究会暨《赖少其艺术文集》首发式”研讨会上讲话。


640.webp (16).jpg

鲍加在研讨会上与赖少其女儿赖晓峰热情交流。

我的发言仅谈一下赖老垂暮之年在艺术上的拼博精种和简单读一下他的“八十后新作”。

1997年冬,我和夫人从新加坡办展途经广州,去赖老居所探望他,他执意要人推着轮椅去庭园中的木槿花下合影。初冬的阳光使他神情粲然,他仰望着晴空白云喃喃地说:“多好的阳光啊!”这是一位毕生追求和向往生命之美、艺术之美的大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和眷恋。回到室内,他嘱曾菲大姐将他的新作给我们看,我被震撼了。这些都是他在插着鼻饲管、氧气管动弹不得时,用他那只还没有完全病痹的右手,斜倚在病榻,在一块比四尺对开小一些的画板上画的国画,这些画没有终极规范,更无程式化拘束,全凭自己内心的激情和思索来描绘的,近乎抽象,如梦如幻,已进入大自由的艺术境界。不少画满纸洞眼,这是他用颤抖的手坚韧的运笔穿透的,是从一个病弱之体中,迸发出的激情张力,是一幅顽强地与命运抗争所呈现的奇特画面,一种对艺术痴迷的倾诉。他闪着泪花说:“我想得很多,可老天不让画了.....”这真是件让人扼腕叹息的事。记得大约在1992年,我去看望他时,那时他的居所还很窄小,但他精力还充沛,非常想有一间大画室。正好他为大亚湾核电站画了一张大画,给他稿酬他不要,只希望在他四楼顶的平台上加盖一间大画室,画室的确盖得很漂亮、很宽敞,可上去过几次却因病情加重再也爬不上去了。那时他叹息地对我说:“多年想有一间大画室,现在有了,可爬不上去了....真可借呀!”在安徽也不就因为不能企求到一间画室郁郁不安而愤然去了广州鸣?这是一位最勤奋、最优秀的艺术家,为了从事事业所提出的最低要求而不得令人遗憾的遭遇。赖老对艺术的求和热爱,直至垂暮之年更珍视自己可贵的生命。早在五十岁以后他就刻了一方石章“来不及了”,他深切知道生命的短暂艺术巅峰攀登之解,就作好了赴汤蹈火艰辛攀登的准备。十后新作”正是在人们想象不到的艰难攀登过程中出现的罕见奇迹

“八十后新作”的出现不是偶然的,绝不是他在病中的信笔所至,而是他在晚年深思熟虑后的再创造。我们看一下他八十岁前期的日程表:我国改革开放后,他有了走出国门的机会,1980年第一次去日本,1985年再次去日本,1990年第三次去日本,1991年赴美国办展,看了很多大博物馆,1992年他抱病去法国,临行之前他还要我为他作一个周密的参观计划,在法国他更多接触了西方各种流派的艺术,给了他很大的鼓舞和启迪。这个日程贯穿在他“丙寅变法”的过程中。自80年代开始,他的画越来越不像程式化的中国画了,他更注重于写生,更注重在表现上色彩和笔墨的交融,更多地采用了正方形的构图,特别是更注重于抒发心性。这一阶段的画运动无定,变幻多彩,往往是顺应自我的直接冲动的语言表达,大块平面和冷暖相交,放任水墨交融中产生的流痕变化,笔墨、气韵、运势和思想激情表达出一种新的形式和风格,从浑厚、生辣中透出一种清新。我们都知道他早年是学西画的(我看过他五十年代在上海画的油画),后来遵循鲁迅先生教导,致力于版画创作,早期版画已显露出他的现代意识。因此“八十后新作”是属于在艺术上接受了各种基本元素,而吸收了西方艺术的精华,立足于传统基础上并且完全摒弃了功利,经历了探索、追求之后的创作,在它特有的有限的空间容量中显示出更为广阔的艺术语境。他1986年说过:“我定居广东,提出'丙寅变法’,不变不行,艺术是随时代的.....我已作好思想准备,会有人说它不像中国画,这没有关系,只要人们承认这是中国人画的画就行了。变法可能会变坏,不好就再变,不变只有死路一条。”这是一位年已七十多岁高龄的艺术家在病衰之年的话,确实是他为实现一生企求的艺术崇高境界,并为之坚韧拼搏发出的誓言。可惜天不假年,如果不是病魔的折磨,赖老会给人们留下更多更为震撼人心的巨作。这是我们深以为憾的。赖老一生值得我们学习的太多了,他的晚年为艺术上舍命拼搏精神令人敬佩,更鼓舞着我们。他的作品也值得我们从艺术观念上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学习。合肥市建立赖少其艺术馆为我们提供了这个机会,趁此要感谢曾菲大姐的慷慨捐赠,感谢合肥市委、市政府的卓识远见。

根据鲍加先生的口头发言整理



640.webp (17).jpg

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馆景


注:1.此文收录于鲍加著、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北京雅昌艺术印刷有限公司承印的《回溯从艺七十年》174-176页。

2.此文陈列于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南门入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