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研究 >>学术研究
2004年9月18日,左起:郭公达、鲍加、张松、顾美琴、邓伟雄、洪楚平等在合肥参加赖少其艺术馆奠基仪式。
2004年9月18日,在安徽省博物馆举行赖少其先生书画作品捐赠仪式,时任安徽省民政厅厅长李宏塔(右1)、合肥市委秘书长林存安(右2)及省美协名誉主席鲍加(第二排右2)等参加活动。
2005年12月22日上午,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举行开馆仪式,安徽省美协名誉主席鲍加代表安徽文艺界讲话。
曾布置于人民大会堂安徽厅(1960年——1966年)
赖少其书法作品《王昌龄诗》 41×58cm 1988年
《赖少其艺术馆》的现代风格、优越环境和先进设施,集中展示了一代大师多领域、丰富内容的卓越艺术成就,也体现了合肥市高层次、高品位的文化发展策略,可谓华姿超凡,蔚为大观。赖少其的艺术硕果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他的艺术业绩和创造精神将催人奋进,传之千古。
2005年12月22日下午,鲍加在“赖少其艺术研究会暨《赖少其艺术文集》首发式”研讨会上讲话。
我的发言仅谈一下赖老垂暮之年在艺术上的拼博精种和简单读一下他的“八十后新作”。
1997年冬,我和夫人从新加坡办展途经广州,去赖老居所探望他,他执意要人推着轮椅去庭园中的木槿花下合影。初冬的阳光使他神情粲然,他仰望着晴空白云喃喃地说:“多好的阳光啊!”这是一位毕生追求和向往生命之美、艺术之美的大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和眷恋。回到室内,他嘱曾菲大姐将他的新作给我们看,我被震撼了。这些都是他在插着鼻饲管、氧气管动弹不得时,用他那只还没有完全病痹的右手,斜倚在病榻,在一块比四尺对开小一些的画板上画的国画,这些画没有终极规范,更无程式化拘束,全凭自己内心的激情和思索来描绘的,近乎抽象,如梦如幻,已进入大自由的艺术境界。不少画满纸洞眼,这是他用颤抖的手坚韧的运笔穿透的,是从一个病弱之体中,迸发出的激情张力,是一幅顽强地与命运抗争所呈现的奇特画面,一种对艺术痴迷的倾诉。他闪着泪花说:“我想得很多,可老天不让画了.....”这真是件让人扼腕叹息的事。记得大约在1992年,我去看望他时,那时他的居所还很窄小,但他精力还充沛,非常想有一间大画室。正好他为大亚湾核电站画了一张大画,给他稿酬他不要,只希望在他四楼顶的平台上加盖一间大画室,画室的确盖得很漂亮、很宽敞,可上去过几次却因病情加重再也爬不上去了。那时他叹息地对我说:“多年想有一间大画室,现在有了,可爬不上去了....真可借呀!”在安徽也不就因为不能企求到一间画室郁郁不安而愤然去了广州鸣?这是一位最勤奋、最优秀的艺术家,为了从事事业所提出的最低要求而不得令人遗憾的遭遇。赖老对艺术的追求和热爱,直至垂暮之年更珍视自己可贵的生命。早在五十岁以后他就刻了一方石章“来不及了”,他深切知道生命的短暂,艺术巅峰攀登之难解,早就作好了赴汤蹈火艰辛攀登的准备。“八十后新作”正是在人们想象不到的艰难攀登过程中出现的罕见奇迹。
“八十后新作”的出现不是偶然的,绝不是他在病中的信笔所至,而是他在晚年深思熟虑后的再创造。我们看一下他八十岁前期的日程表:我国改革开放后,他有了走出国门的机会,1980年第一次去日本,1985年再次去日本,1990年第三次去日本,1991年赴美国办展,看了很多大博物馆,1992年他抱病去法国,临行之前他还要我为他作一个周密的参观计划,在法国他更多接触了西方各种流派的艺术,给了他很大的鼓舞和启迪。这个日程贯穿在他“丙寅变法”的过程中。自80年代开始,他的画越来越不像程式化的中国画了,他更注重于写生,更注重在表现上色彩和笔墨的交融,更多地采用了正方形的构图,特别是更注重于抒发心性。这一阶段的画运动无定,变幻多彩,往往是顺应自我的直接冲动的语言表达,大块平面和冷暖相交,放任水墨交融中产生的流痕变化,笔墨、气韵、运势和思想激情表达出一种新的形式和风格,从浑厚、生辣中透出一种清新。我们都知道他早年是学西画的(我看过他五十年代在上海画的油画),后来遵循鲁迅先生教导,致力于版画创作,早期版画已显露出他的现代意识。因此“八十后新作”是属于在艺术上接受了各种基本元素,而吸收了西方艺术的精华,立足于传统基础上并且完全摒弃了功利,经历了探索、追求之后的创作,在它特有的有限的空间容量中显示出更为广阔的艺术语境。他1986年说过:“我定居广东,提出'丙寅变法’,不变不行,艺术是随时代的.....我已作好思想准备,会有人说它不像中国画,这没有关系,只要人们承认这是中国人画的画就行了。变法可能会变坏,不好就再变,不变只有死路一条。”这是一位年已七十多岁高龄的艺术家在病衰之年的话,确实是他为实现一生企求的艺术崇高境界,并为之坚韧拼搏发出的誓言。可惜天不假年,如果不是病魔的折磨,赖老会给人们留下更多更为震撼人心的巨作。这是我们深以为憾的。赖老一生值得我们学习的太多了,他的晚年为艺术上舍命拼搏精神令人敬佩,更鼓舞着我们。他的作品也值得我们从艺术观念上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学习。合肥市建立赖少其艺术馆为我们提供了这个机会,趁此要感谢曾菲大姐的慷慨捐赠,感谢合肥市委、市政府的卓识远见。
根据鲍加先生的口头发言整理
注:1.此文收录于鲍加著、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北京雅昌艺术印刷有限公司承印的《回溯从艺七十年》174-1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