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研究 >>学术研究
老夫归故里,
日日梦黄山。
梦中写来苦,
笔笔汗湿衫。
——赖少其 1991 年在广州作《黄山之梦》题款
赖少其山水作品《黄山之梦》 76×84cm 1991年
1994年9月27日,“赖少其书画回顾展”于安徽省博物馆开幕,鲍加参加活动时与赖少其夫妇在一起。
赖少其1994年安徽展期间为鲍加、高倩夫妇题字
早在40年代抗日战争岁月,皖南茂林、东流山麓曾留下他战斗的身影,自50年代末,整整26年,他在安徽殚精竭虑为发展党的文艺事业辛勤工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87年5月19日,赖少其参加歙县黄宾虹纪念馆开馆典礼
1987年5月19日,赖少其在歙县为渐江墓扫墓
他钟情安徽的山水,从自己在黄山的写生中逐渐体会到中国画皴法形成之源,盛赞“黄山才是真正的中国画院!”20多年来,他几乎年年攀登黄山,负箧写生,在他的笔下黄山重峦叠峰、苍郁浩翰、独具风采。他在画跋中赞叹:
“若非大手笔,难写黟山(黄山古称)图,图成泣鬼神,百岳竞狂呼.....”。
黄山是他的艺术创作之源,又是他艺术生命的依托。黄山的魅力使他进入一个峻拔、庄严、幽邃、扣人心弦的境界,他领受这撼人的灵性而付诸于笔端,难怪他回到故里还为黄山所萦,日日寻觅那蕴藉的滋润和撩人的情愫,在思念中创作出《黄山之梦》等感人的作品。
1988年,赖少其编辑反映中国画史的《中国画精英》。
《中国画精英》录像片,在“首届全国优秀录像片”评选中,荣获“优秀风光、文献片”奖
他更崇尚革新,在深入自然、会心自然的写生过程中,善于发现古人未达之境,大胆探求新的形式和技法。例如他在黄山写生的题跋写道:
“用元王蒙干笔渴墨之法,皴擦之,以西画印象派着色之法,渲染之,颇能摄黄山之神。”
1994年,鲍加(右1)参加“赖少其作品研讨会”并发言
他运用焦墨渴笔之法,体会到“效程邃、戴本孝,但程、戴清丽而不雄伟,故结构之法效唐寅、龚半千。”他熟谙西画之法,作品中墨色交融,设色沉毅瑰丽,布局新颖奇特;他又擅长版画、书法,因此放笔纵横、笔力刚劲,如同刀刻斧斫;他还是一位诗人,善于将豪情、诗情和神韵融注入书画作品中,不少题跋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赖老正是以这种宽阔的胸怀和丰富的学识,铸就那些个性强烈、才华横溢、风神隽永的艺术作品。赖老近期作品更臻成熟,已经达到移形—出神—入化的境界,有童稚之清纯,形式意味很强,简约、抽象、冷而隽、韵而奇、格律高逸,返璞归真,更显示出了一位创造力极强的一代大师风貌。
我们热忱地迎接他,并祝他青春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