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资讯
2018年,艺术馆策划的《笔墨传承——新安画派、黄宾虹、赖少其艺术渊源研究展》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此篇是精品展的第五篇报道微信。
赖少其进行山水画创作时,即充分运用新安画派、黄宾虹笔墨技法,注重将传统章法与自己的创作风格相融合,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赖少其在临习、研究新安画派和黄宾虹艺术过程中,在很多国画作品上题写体会和感悟,反映赖少其的美学思想、艺术观点和创作理念。现精选此方面作品及部分文献,分类整理并摘选刊登,供观众了解概况和研究参考。
编者
2018年9月25日
一、相关作品
(一)感悟新安
赖少其 1959 年调到安徽,在皖南工作时接触大量徽派文化和传统艺术,开始了解、认识和研究“新安画派”,自此进入了学习中国山水画的新领域。他在文章《我画山水画》中说道:“我到了安徽,才发现明遗民程邃的干笔渴墨之法,我对他佩服得真是‘五体投地’,情不自禁地写下:恨晚生三百年,不能拜其为师也。”
此部分精选了赖少其学习“新安画派”代表人物及梅清、石涛、萧云从等人的作品后结合自己的感悟而创作的作品。
1.巢湖渔歌
纸本设色 28cm×40cm 1963 年 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藏
释文:巢湖渔歌。老赖。学习传统,先求似,然后求不似,似亦不易,不似更难。生活是源,传统是流,从生活观察传统,能探其源,故知描绘生活之法,不似必矣。余仍在似与不似之间,知路途之遥远也。六三年,又记。
(二)情系宾老
赖少其真正接触中国画,是从在上海领导文艺界工作期间认识黄宾虹后开始的。赖少其的学习路径与黄宾虹极为相似,却又有不同。他在《我画山水画》一文中说:“不少人说,我的画有些像黄宾虹,但又不是黄宾虹。说我像黄宾虹,是因为我忠实地画黄山,也是‘画从黄山出’;不像黄宾虹的地方,主要是我不学黄宾虹画笔。既像又不像,这岂不是就应称为‘出新’吗?”正是在这“似与不似之间”,赖少其继承了黄宾虹艺术的精髓。
此部分精选了赖少其研究黄宾虹艺术后再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悟创作的作品。
1.黄山写意
纸本墨笔 68 cm×46 cm 1981 年 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藏
释文:黄山是大画院,人在黄山,左顾右盼,无不是图画,阴晴雨雪,无不成诗,岂诗人墨客故乡哉?贺天健曾断言,黄山每一片石可成立一画派,此语极 当。学黄宾老画,鲜有成功者,学黄宾法必能成功,细察黄山一木一石,一 丘一壑,无不是宾老之法,此法与传统同,皆从自然中来也。辛酉于黄山,赖少其记。
(三)兼学诸家
“新安画派”主要师承南宗,但也能兼学诸家,融会贯通,并自创 新派。黄宾虹《梅花古衲传》中说渐江:“然所作画,层峦陡壑,伟峻 沉厚,以北宋风骨,蔚元人气韵,清逸萧散,意在方壶、子华之间。”他在继承“新安画派”上也学习宋元时期相关山水画名家。而赖少其亦同,他不仅学习“新安画派”和黄宾虹的笔墨技艺,更传承其绘画理念和眼光,临习唐寅(伯虎)、龚贤(半千)原作,研究他们的构图气势, 集古代众家之长。
此部分精选了赖少其学习古代山水画大家后创作的自己有所感悟的作品。
1.临唐寅《匡庐三峡图》
绢本墨笔 147.7 cm×76.6 cm 1962 年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释文:壬寅夏日于黄山,学唐伯虎画匡庐三峡。岭东老赖。
(四)黄山为师
赖少其在《我在山水画上的摸索》里说道:“六十年代开始,我从上海调到安徽工作,一方面我带领一批木 刻家上黄山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创作大型套色木刻,一方面研究与学习明清新安画派—特别是学习程邃的干笔渴墨画法和黄宾虹先生如何把黄山反映在他的画里—了解‘自然’与‘创作’的关系。”石涛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赖少其认为“黄山是一个大画院”,是 山水画家取之不尽的创作泉源,并要以“黄山为师”“黄山为友”,自此便开始了“师法自然”与“学习传统”相 结合的山水画创作之路。
此部分精选了赖少其创作的表现黄山的写生及题跋作品。
1.焦墨写生稿·山坡
纸本墨笔 59.5 cm×96.5 cm 20 世纪 80 年代 亲属藏
(五)探索创新
1986 年赖少其回到广州后,开始“丙寅变法”。他说道:“我早年 是学西画的,特别喜欢印象派的色彩,但中国画却以水墨为主,因此,我很早便在自己的作品注意及此。所谓‘丙寅变法’,即在中国画基础上更多地吸收西画。”他正是基于传统的创新,融汇中西,形成了晚年 作品的特色,奠定了其在近代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此部分精选了赖少其“丙寅变法”后创作并有题跋的代表作品。
1. 剑叶洒金花与黄虾花
纸本设色 54 cm×53.6 cm 1986 年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释文:剑叶洒金花与黄虾花。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于羊石斋,赖少其写生。余于丙寅归故里,住羊石斋中,吸收中画与西画之长,实行变法,既不似中画,也非西画,姑称为 中国人所作之画可也。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