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资讯

红色艺术永存——深切缅怀冯德英先生(上)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21日
手机扫码分享
惊悉著名作家冯德英先生于2022年1月17日不幸世,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全体同志表示沉痛哀悼。冯德英先生与于得水、赖少其等革命前辈有着密切友情,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与山东省乳山市冯德英文学馆等也曾合作举办过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因此18日发去“唁电”夫人王洪荣女士表示诚挚慰问。



冯德英先生

 

1960年3月,于得水(左)与冯德英(右)在南京合影


1980年代初,赖少其为冯德英题每日煮书






 上  篇 




冯德英先生的文学成就

冯德英先生是一位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著名作家,他创作了《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等多部艺术为人民的红色经典作品,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胶东人民的革命历史及斗争生活,其中《苦菜花》中于得海和《山菊花》中于震海及桃子的原型,歌颂了胶东抗战英雄于得水及夫人吕凤斯等革命前辈。六十多年来“三花”多次再版发行万册,同时翻译成多种文字、改编成电影和电视等多种文艺形式广为流传,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典范,更是红色文化的优秀代表!

冯德英先生生前与于得水、赖少其等交往密切,同时长期支持赖少其艺术馆的工作并多次应邀出席活动、赠送著作,现编辑比较完整的相关图文资料,在公众号上发布,以示对冯德英先生的怀念

“三花”永不凋谢!先生精神永存!

 

一、冯德英先生简介

冯德英,山东乳山人。1935年12月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6岁入解放区抗战小学,9岁当儿童团长,1949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8月,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后在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通讯学校学习,毕业后到华东空军航训大队深造,历任空军某部报务员、电台台长、雷达指挥排排长等职。1959年调至空军政治部创作室任专职创作员。1980年转业回山东工作,历任济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政协济南市委员会副主席,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兼党组书记,《泉城文艺》主编、《时代文学》主编、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政协青岛市委员会副主席、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荣誉委员等。

 

1949年1月,小学读完的冯德英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当时他14周岁的生日还没过,下图为10月入伍后照片。


1956年冯德英在广州


冯德英1953年开始业余文艺创作,1958年1月出版处女作长篇小说《苦菜花》,从此走上专业创作道路,成为部队的专职作家。其后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迎春花》《山菊花》《染血的土地》《晴朗的天空》,《中短篇作品选集》,话剧和电影文学剧本《女飞行员》等,作品被译为俄、日、英、朝、越、蒙、罗等多国文字出版。描写革命战争时期胶东人民斗争生活的长篇小说《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是他的代表作品,广为流传,影响了几代人。冯德英的“三花”长篇系列集中反映了胶东半岛人民艰苦卓绝、英勇顽强的革命斗争,情节起伏跌宕,语言清新流畅,性格描写细腻生动,具有抒情乡土的特征。《苦菜花》中的《春潮》还被编入了小学语文教材。

 

20世纪80年代正在创作的冯德英


冯德英是一位严肃的现实主义作家,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被誉为“昆嵛之子”。作品以其深刻鲜明的时代思想精神、真实生动的人物性格形象、淋漓尽致的艺术笔触描写、浓重饱满的地域乡情气息,被誉为昆嵛山的“顿河风情”,“胶东风格”的杰出代表,《苦菜花》也被称为中国版的高尔基《母亲》。冯德英及其作品多次获得各种褒奖,2007年12月,荣获中共山东省委、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山东省文化艺术终身成就奖”。

 

二、冯德英文学馆

为了纪念冯德英的文学成就,深入研究他的创作特点,带动当地文学文化事业的发展,2008年9月20日,山东省威海市政府建设的以个人名字命名的专业文学馆——冯德英文学馆在乳山落成。

如今,冯德英文学馆已成为胶东和乳山璀璨的文化名片,是山东省红色文化、爱国教育、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被命名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山东省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等。

(一)场馆外景


)馆内陈列

1、展览前言和冯德英简介


2展陈图文

冯德英文学活动年表(部分)


第一篇章——血与火的洗礼

该篇章主要展出冯德英亲身经历的胶东战火和相关实物史料。


第二篇章——文学的萌芽

该篇章以照片史料的形式,展示了冯德英走上文学道路的经过,以及作家早年求学历程。


第三篇章——山花烂漫

“三花”包括《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是冯德英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这三部小说均以其故乡乳山为背景,描写了胶东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的斗争生活,表现了乳山革命老区人民为中华民族解放作出的巨大贡献,尤其是以小说中的“母亲”为代表的胶东妇女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母爱情怀与大爱精神,成为中国反法西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苦菜花》

《苦菜花》创作于1958年的一部3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这部革命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在1965年被搬上银幕红极一时。小说围绕着出现的八个女性形象展开,通过讲述那个特定历史时期女性的故事,构成一组女性群像图,并借此反映革命历史时期阶级斗争的残酷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三花”面世后相继被改编成评剧、弹词、音乐和电影等,搬上舞台和银屏。


《苦菜花》文学出版物


《苦菜花》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58年出版第一版



《苦菜花》电影和唱片


2《迎春花》

描写了山东半岛人民斗争的生活情景,讴歌胶东人民革命战争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崇高善良的道德操守,坚贞不渝的热烈情怀。


《迎春花》文学出版物


《迎春花》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59年出版第一版


《迎春花》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59年出版第一版


《迎春花》电影、电视剧剧本及录像带


3《山菊花》

该书是以于得水回忆录为素材编著的小说,描写了20世纪30年代中期、也就是中国革命处于相对低潮阶段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胶东特委发动和领导胶东昆嵛山区人民反抗阶级压迫、宣传抗日救国、进行武装暴动的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山菊花》文学出版物


《山菊花》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79年出版第一版


《山菊花》电视剧和电影光盘


第四篇章——人同其文

该篇章展出冯德英活跃于文坛的情景,以及获得的诸多荣誉。


第五篇章——崇高的使命

该篇章展出冯德英取材生活,歌颂抗战人民,为人民立传的文学信仰和追求。


第六篇章——胶东风格的代表者

在文学界,冯德英是胶东风格的杰出代表,在他笔下流淌着的是地地道道的故乡人民情感和生活的河流,回响着淳朴浑厚的乡音乡情,有胶东人民不畏强暴、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有胶东人民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有胶东人民淳朴善良的人格品质。


冯德英创作及工作笔记、手稿等


冯德英书房复原场景


冯德英文学馆开馆馆刊

《山花烂漫》创刊号封面


迟浩田题字祝贺


注:以上部分图文资料来源于冯德英文学馆。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程明


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
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
宣传推广赖少其的文化艺术、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加强公共教育。促进安徽文博事业发展。
公众号     
赖少其艺术馆
赖少其艺术馆
宣传推广赖少其的文化艺术、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加强公共教育。促进安徽文博事业发展。
公众号     







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

http://www.lsqysg.com

电话:0551-63521390

邮箱:lsqysg@sina.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石台路艺术公园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