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特展 >>线上展厅

线上展厅——赖少其历史系列介绍(十四)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1日
手机扫码分享

线上展厅——赖少其历史和作品系列展示

于在海


赖少其艺术馆策划并举办“线上展厅”活动,贯彻了文化和旅游部文件精神,充分发挥现代化的多样性网络和数字化的广泛传播优势,弥补了线下展陈展品数量少、影响面小的缺陷,建立了线上文化服务人民的公共教育和推广宣传新模式,加强了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文化艺术综合教育的良好效果。

今年,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木石精神•党的文艺战士赖少其革命文化事业文献作品展”,已按计划于5月份展陈。“线上展厅”也将依据精品展内容分为二个部分:

赖少其历史系列展示:全面介绍赖少其忠于党的理想信念,他一生进行革命事业和文化活动的历史概况,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

赖少其作品系列介绍:系统展示赖少其版画、国画、书法、篆刻等多领域的艺术特色,刊登、点评、解析赖少其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品。

赖少其艺术馆作为合肥市的公益性文化设施和中国文化名人纪念馆,充分发挥收藏、展陈、研究、出版、交流和免费开放等多项职能,长期以来的大量工作、文化交流和文献整理,形成专业性、主题性、史料性和学术性并重的大批图文资料。

“线上展厅”根据编辑情况,在赖少其艺术馆公众号上每个月不定期的连续发布,每期信息量大,展品丰富多彩,更具有线上公教活动的特殊观感效果。

2021年5月28日


注:作者系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理事、安徽省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馆长。





历史系列介绍(十四)






专题一:战争年代

重点介绍赖少其出生地区的历史特点、社会状况以及他的早期教育、木刻运动、斗争历程、革命事业、为民族解放所做贡献及文化活动、艺术创作等。

一、思想启蒙

二、新兴木刻

三、抗战宣传

四、泾县参军

五、皖南事变

六、苏北抗战

七、立功运动

八、战争后期

九、参加“两会”

注:以上内容请翻阅前期发布。

  

专题二:新中国后

1949年之后,赖少其先后担任南京、上海、安徽文艺界主要领导,执行党的文艺政策,保护和团结艺术界人士,创建各地文化艺术机构,坚持马列理论学习,尊重和学习传统,创建“新徽派版画”。晚年定居广州,进行“丙寅变法”,艺术上勇于创新,取得新的成就。赖少其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先后向国家捐献大批作品,体现了共产党员和老艺术家的博大胸怀,为新中国文化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一、南京工作

(一)组建文联

1949年10月,赖少其担任南京军管会文艺处处长,之后被聘为南京大学(原中央大学)、金陵大学教授。

 

赖少其(左2)、曾菲(左1)在南京与钟期光(右3)、徐平羽、沈亚威、沈西蒙、郑山尊、张崇文、任干、林琳、平波、苏明、徐真等合影


赖少其和夫人曾菲在南京


11月,南京市召开第一届文代会,赖少其具体筹备了会议,他在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南京分会成立大会上致开幕词,会上,徐平羽当选为主席,赖少其等4人任副主席。

1950年,赖少其转业后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6月兼南京市文联主席。

 

《南京市文联成立40周年纪念文集》记录南京市文联第一届、第二届文代会、文联组织机构和干部情况,赖少其先后担任副主席(1949年11月至1950年6月)和主席(1950年6月至1951年6月)



(二)文艺活动

1949年10月19日,南京文艺协会于南京淮海路南京文工团内举办“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大会”,赖少其主持并撰文《鲁迅先生与共产党人》《鲁迅先生引导我们前进》(见上海正风出版社1950年出版的《文代归来》)。

 

《鲁迅先生与共产党人》刊载于《新华日报》1949年10月19日


1950年1月,全国文联南京分会主办的《文艺》(月刊)创刊,赖少其撰写创刊词,强调党的文艺政策和方针。创刊词后收录于文集《文代归来》中,题为《歌颂光明的世纪——〈文艺〉创刊词》。

 

《歌颂光明的世纪——〈文艺〉创刊词》编入上海正风出版社1950年出版的《文代归来》



2月,赖少其等发起“太平天国起义百年纪念展览会”;南京文联主办“南京市第一届美术展览会”,赖少其撰文《春节美展》《再谈春节美展》刊载于《新华日报》副刊《文艺》第十期“南京市第一届美术展览会”特辑和第十一期“美术专辑”。

 

《再谈春节美展》


4月,上海正风出版社出版赖少其报告文学《文代归来》,汇编了赖少其1949年至1950年写作的11篇文章,反映了党领导的文化工作。

 

《文代归来》封面、扉页、目录





秋,编写五幕话剧《庄严与丑恶》(后改名《集中营里的斗争》),在南京公演观众反响强烈,对广大观众加强了革命传统教育。

 

《庄严与丑恶》赖少其著,1950年6月新华书店华东总书店发行出版


《序(庄严与丑恶)》(冯雪峰 撰)摘自《文汇报》1950年5月5日第5版


8月,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委员会华东分会举行第一次发起人大会,成立和平大会委员会华东分会筹备委员会,赖少其被推选为筹委会委员;11月,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华东总分会筹委会成立,赖少其被推选为筹委会委员。

1951年10月,南京市文联举行纪念鲁迅逝世十五周年会议,赖少其介绍了鲁迅对于中国文艺和思想的巨大贡献。

11月,华东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筹备会议举行,华东文联筹备委员会成立,赖少其被推选为筹备会委员。

 

 

(三)撰写文章

在南京期间,赖少其还撰写了《为人民的音乐家致哀——纪念冼星海同志逝世四周年》《人民在舞台上翻身》《迎接南京文联的成立》《文艺工作者“为兵服务”二三事》《人民政协解放军代表勉文艺工作者》《对一九五○年文艺工作的希望》《和平的保卫者——“斯大林格勒大血战”观后》《“皖南事变”与“上饶集中营”》(上、下)等多篇文章,刊载于《新华日报》《文汇报》等,宣传党的文艺思想。

 

《人民在舞台上翻身》 摘自《新华日报》1949年11月15日


《为兵服务”二三事》 摘自《新华日报》1949年11月25日


“皖南事变”与“上饶集中营”(上)》 摘自《文汇报》1951年7月13日



(四)关心傅抱石

新中国成立后,一部分青年艺术家和学生对革命和文化之间关系的认识较为偏激,他们排斥传统,贬低中国绘画。然而,作为南京大学艺术系教授的傅抱石认为民族文化传统不能否定,坚持中国画教学,但是学生不愿听傅抱石讲授中国美术史和中国画,以示他们对封建糟粕的扬弃。

赖少其作为党的文化工作领导者和艺术家,重视对知识分子的团结工作,他了解到傅抱石教授处境困难,便关心他的生活,亲自到南京大学艺术系动员学生听他的课,同时特别安排他担任南京市文联常委兼美术工作委员会第一副主任。

1950年代初,南京军管会主任刘伯承设宴招待上海市市长陈毅时,赖少其还邀请傅抱石等人赴宴联欢,并特地安排傅抱石与刘伯承、陈毅一起坐在首席,自己却坐在第二席,傅抱石被赖少其的人格品质所感动,两人很快成为知音好友。

 

《木石魂——赖少其传》中记录赖少其帮助傅抱石的经过




二、上海创业

(一)创建机构

1.筹建华东(上海)文联及美协

1952年,赖少其从南京调到上海,担任华东局文委委员、华东文联秘书长兼上海文联副主席、党组书记、华东美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负责华东文联、上海文联和华东(上海)美协的筹备工作。他在新中国成立后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创建了华东(上海)文联及华东(上海)美协、上海美术馆及上海中国画院,对解放初期华东美术事业的开创和上海市文化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953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任命通知书“任命赖少其为上海市人民政府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


《上海美协五十年》(文汇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中关于第一届华东美术家协会正、副主席等人员名单的记录。赖少其与黄宾虹共同当选为副主席


上海《文汇报》在1953年至1954年报道了华东美术家协会从筹备到成立的过程,记录了赖少其和黄宾虹等人作为筹委会委员为华东美术家协会成立做出的卓越贡献


华东美术家协会1954年发布《〔1954〕美字第〔22〕号通知》,通告当选的美术家协会正副主席、秘书长、常务理事、理事名单,赖少其当选为副主席


1954年,华东美术家协会在上海成立,赖少其任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华东(上海)美术家协会成立大会合影。自左起:
第一排:沈柔坚、刘开渠、邵宇、赖少其、(不详)、潘天寿、张聿光、江加走、黄宾虹、周练霞、吴青霞、刘海粟、林风眠、俞剑华、陈之佛、丁悚、王个簃、张石园、贺天健、钱瘦铁、孙雪泥、傅抱石、姜丹书。
第二排:江有生、亚明、(不详)、赵宏本、(不详)、张文元、(不详)、(不详)、(不详)、张充仁、(不详)、(不详)、(不详)、戈湘岚、钱松喦、石可、周圭、秦宣夫、俞云阶、杨俊生、钱君匋、丁浩、白蕉、杨建候、虞哲光、张大壮、伍蠡甫、张雪父、胡若思、江寒汀、张碧梧、朱金楼、陈烟桥、谢海燕。
第三排:(不详)、沈凡、张乐平、(不详)、(不详)、邵克萍、(不详)、洪荒、顾炳鑫、程十发、赵延年、杨可扬、叶苗、(不详)、梁加坚、杨中柳、任迁乔、黎鲁、(不详)、唐云、陶谋基、蔡振华、涂克、(不详)、应野平、(不详)、谢之光、金梅生、李慕白、吴耘、吕蒙、陈道坦。


2.筹建上海美术馆

赖少其到上海工作不久,便专程拜访唐云,邀请他到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工作,并安排他担任展览部主任。

由于美协展览众多,唐云向赖少其提议找场地建立展览馆。赖少其向时任上海市委宣传部长的石西民反映,建议选用南京西路与成都路口的康乐酒家。在上海市领导特别是东海舰队司令陶勇支持下,原属海军资产的康乐酒家划归华东美协所有。1955年改造后,1956年成立了上海美术展览馆,后更名上海美术馆并于2000年迁至南京西路325号。2012年迁入浦东新区上南路161号原世博园的中国国家馆,即为现在的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

1956年8月10日,赖少其负责组织筹建的上海美术展览馆正式开馆,同时举行“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览会”开幕式。之后,赖少其多次邀请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出席美术展览馆活动。


1989年,赖少其根据回忆撰写《上海美术馆创建过程的回忆》一文,刊登于1990年3月《上海文化史志通讯》第7期。




1956年,赖少其邀请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为画展剪彩并陪同参观。

 

赖少其(右2)邀请陈毅(中)为画展剪彩


赖少其(右)陪同陈毅(左)参观


不同时期的上海美术馆





3.筹建上海中国画院

1956年6月,根据毛主席提议,周恩来总理主持最高国务会议,决定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建立中国画院。8月3日,上海中国画院筹委会推选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常务副主席、党组书记的赖少其为主任委员,负责上海中国画院的组织和创建。

 

赖少其文章《画坛忆旧——上海中国画院的筹备情况》(手稿,共7张,释文略) 1985年



(二)历史文献 

赖少其邀请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为画院题写院名


上海《新民报》(晚刊)1956年8月1日关于赖少其被选为上海中国画院筹委会主任的报道


1956年9月,赖少其代表上海市文化局、中国美协上海分会向文化部上报关于筹备画院的报告


1956年9月24日,上海中国画院筹委会主任赖少其关于上海中国画院选址的报告


赖少其向市建设规划局申请办公用房的报告



1956年,上海中国画院筹备时,画院筹委会委员提名院长、副院长、画师人选,潘天寿、王个簃、唐云、谢稚柳等提名赖少其为院长。

 

部分委员提名名单




上海中国画院筹建时期,画院院长、副院长及院务委员会名单


上海中国画院筹委会及首批画师、助理画师、老年画师名单


注:以上文献资料由上海中国画院提供。

 

 

)合作纪念

1956年,赖少其与潘天寿、吴湖帆、贺天健、王个簃、刘海粟、唐云、谢稚柳、程十发、陈秋草、涂克及白蕉合作完成《开天辟地》山水册和《自有春秋》花卉册,赖少其在山水册首题“开宗明义第一章。一九五六年八月一日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会成立纪念”。

开天辟地 纸本水墨 1956年 24cm×348cm 上海中国画院藏

赖少其、潘天寿、吴湖帆、贺天健、王个簃、刘海粟、唐云、谢稚柳、程十发、陈秋草、涂克合作



自有春秋 纸本设色 1956年 24cm×348cm 上海中国画院藏

吴湖帆、潘天寿、王个簃、谢稚柳、贺天健、陈秋草、程十发、赖少其、唐云、白蕉、刘海粟合作




赖少其在上海创作的各类作品

1950年代,赖少其在工作之余,经常到上海周边写生,创作了一批反映城郊风光、社会生活、朴实民风而又富有艺术情调的的套色版画、油画及水彩(粉)画作品。

 

初夏(套色木刻) 27cm×19cm 1958年


乡办工厂(套色木刻) 38cm×29cm 20世纪50年代


乡村壁画(套色木刻) 26cm×38cm 20世纪50年代


瓜棚(套色木刻) 29cm×37.8cm 20世纪50年代



1959年,赖少其与李特维连克在锦江饭店合作的套色木刻版画《有朋从远方来》。


赖少其(左)与乌克兰版画家李特维连克在上海锦江饭店合作版画《有朋远方来》


风景(纸板油画) 25.5cm×35.5cm 20世纪50年代


山村厂房 纸本水粉


上海的早晨 材质、尺寸不详 1957年


早春(纸本色粉笔) 29cm×37cm 20世纪50年代


船运纸本 29cm×38cm 20世纪50年代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1957年,赖少其在上海购得明末画年画家陈老莲的花卉册页,产生强烈兴趣,认真临习研究,自此开始进入中国画的创作。

赖少其结合国家文艺政策,1957年秋,他深入生活,到上海龙华苗圃写生,在日本绢上创作了近百幅花卉作品。

 

《陈老莲花鸟册》,湖南美术出版社1985年出版


赖少其在上海龙华苗圃写生


棕竹 绢本设色 25.2cm×21.5cm 1958年


令箭荷花 绢本设色 25.2cm×21.5cm 1958年


圆叶景天 绢本设色 25.2cm×21.5cm 1958年


西府海棠 绢本设色 25cm×22cm 1958年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程明









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

http://www.lsqysg.com

电话:0551-63521390

邮箱:lsqysg@sina.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石台路艺术公园内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