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交流 >>交流展览

“木石精神——赖少其艺术文献展”回顾(下)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09日
手机扫码分享


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作为指导单位,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主办,上海中国画院、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协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木石精神·赖少其艺术文献展”,于10月1日—21日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展出。此展作为全国30家美术馆之一,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同时入选“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2021年度工作计划重点合作事项”。

该篇主要回顾座谈会及工作概况。

 


一、嘉宾合影



二、座谈会

(一)会议场景






(二)嘉宾发言(摘录,有部分改动)

1.主持人:中国美协原理事、安徽省美协原副主席,安徽省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王佛生发言

摘录:展览放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举办具有重要意义。……赖少其先生在华东地区家喻户晓,他为革命和艺术奋斗终身,生命不止、战斗不息,给后人留下深刻印象。

……20世纪30年代,赖少其作为一个热血青年,用版画艺术来唤醒人民。

建国初期,他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并代表三野发言。到安徽后创建“新徽派版画”并创作了多幅大版画装饰人民大会堂,引领安徽版画走向全国舞台并大放异彩……

唐逸览先生在谈赖少其和他父亲唐之间的交往,他们是好朋友主要是建立在两个基础上。第一个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认为传统文化是民族优秀的传统,是可以为新中国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也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文化自信。第二是赖少其坚持原则,坚持党训,立党为公。……

 

 

2.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副馆长顾建军发言

摘录:这个展览是与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一起合作的,已列入“文旅部2021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今天我们一起来研讨赖少其的艺术,展览将于10月1日面向社会开放,到时候欢迎大家再来观看。

此展作为建党百年系列活动收官展览,通过对党的文艺战士赖少其的文献和艺术的回顾,研究与上海美术馆密切相关的人,更好地向前辈学习,发扬光大,这是很好的一个点,在接下来展览宣传里面,我们要重点提这一块。

通过这样的一个座谈和展览,我们从作品中认识赖少其,学习赖少其。……我有一个感触,赖少其先生工作这么忙,又搞艺术,工作和艺术结合的如此之好。……我们今天在自己的岗位上,要向他学习党的文艺战士的精神。


 

3.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研究部副主任任建顺发言

摘录:很荣幸作为此展的项目负责人,这是赖少其先生和美术馆的缘分。本次展览对我们来说是全新了解赖少其的好机会,通过这个展览我对赖少其的艺术也有了更多、更深的感受,我觉得赖少其的艺术不断与我们的时代前行。

今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这次展览的题目为“木石精神”,来源于鲁迅先生和赖少其的通信。赖少其的历史进程中不断的建造一木一石,不同的时期呈现不同的面貌,不断的夯实,或者不同的时期有各种融合,不断地去有所变化。“木石精神”并不能从字面上完全概括赖少其的艺术全部,赖少其具有文艺战线领导、革命文艺战士等多重身份,但某种程度上遮蔽了他的艺术,尤其绘画方面,具有很多特点。……

赖少其是上海美术馆的历史源头、是载入史册绕不开的人物,是我们馆的奠基人,在艺术上是我们最尊崇的一位前辈。除了崇敬以外,还要更好的研究他,了解他的艺术、为人等各个方面,这也是我们美术馆今后发展的财富。

 


4.著名画家、唐云之子唐逸览发言

摘录:赖伯伯是我爸爸美术界的领导,中国画研究方面的挚友,一直到晚年。今天在座的美术理论、美术史、画家出席,对赖伯伯一生的研究很有必要,上海美术界这一段发展历史不能被忘记。

赖伯伯1952年到上海负责筹办美协。1953年,我爸爸从香港回上海。有一天,赖伯伯和米谷先生请我爸爸参加解放以后的美术建设工作。我爸爸说解放前我是自由职业,散漫惯了,是不是能够出来工作还是一个问题。赖伯伯不断鼓励我爸爸并说道:“不要紧,旧社会画家多了,从旧社会过来的人出来都要参加文化界的学习班,经过学习以后再来参加工作也不晚。现在新中国了,我们建立新的美术队伍,希望你出来为党、为美术界工作。”于是,我爸爸参加了文化局的学习班,结业以后分配到由赖伯伯组织领导下的美术展览工作。当时新中国刚刚建立,没有展览场地。我清楚地记得,原来的上海跑马厅,就是现在的历史博物馆,过去美术馆也在这里,还有锦江饭店对面的俱乐部。赖伯伯认为新中国没有展览馆不行,便开始操心策划。听我爸爸说后来找到解放前的康乐酒家改为上海美术展览馆。

爸爸除了展览工作以外,还给上海市美术家协会收藏古典名画,这些名画都是经过我爸爸手里的,但是收集要通过赖伯伯的点头批准,二人配合的很密切。

赖伯伯是投笔从戎参加革命的美术家,我爸爸是旧社会过来的自由职业,为什么两个经历不同的人,会融合在一起?他们共同点是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认可,认为中国画可以为新中国服务,可以反映现实生活,两人观点一致,我爸爸也认为,中国画要创新,创新的基础是传统。

赖伯伯作为一个党员,很有组织原则……

上海应该多宣传赖伯伯,宣传他执行党的正确文艺路线。上海文艺队伍的建设离不开赖伯伯,现在很多做理论研究的对这段历史并不清楚,可能知道赖少其在20世纪50年代是华东地区美术界的领导人,他怎么做国共合作工作,怎么会成为木刻家、国画家、诗人、篆刻家,而他也是一位文物字画收藏家、鉴定家这一点鲜有人知,他收藏的东西,不但是近代的名家,还有古代的名家,我爸爸说收藏家必定是鉴定家,赖伯伯一生有丰富的收藏鉴定经验。……赖伯伯是中国共产党内难得的一位政治家、美术家、美术理论家。

赖伯伯早年搞木刻的,解放以后为什么搞国画研究呢?本质上是天性上对艺术的爱好,不局限于版画。我爸爸搞国画的,大家互相切磋,研究探讨,我爸爸说赖赖伯伯过去搞过木刻,笔型适合写金冬心的字,赖伯伯听了觉得很有道理,现在赖伯伯写金冬心的字有自己的面貌,一看赖伯伯的字是吸收多家后从金冬心方面变出来的。……

赖伯伯1959年到安徽以后,开创“新徽派版画”,不忘版画继续再发展和创新,为新中国反映现实生活服务。同时进行中国画研究。

赖伯伯是党内少有的美术家,1960年代我在美专学习,当时的美协主席江丰是否定中国画的,认为中国画不能反映现实,不能为中国服务。……中国画传统不能忘记,中国绘画是我们中国独有的艺术。赖伯伯不排外,他晚年也吸收西方绘画,他融入了西洋绘画,晚年又有了新变化。

上海的美术家饮水不忘掘井人,上海美术界一代代发展到今天,这一段历史不能成为空白。

……赖伯伯虽然也受过一点波折,但是最后大家都认可……赖伯伯对我的教育也时刻铭记在心,他曾到我家给我写过“墨兵”两字,告诉我要用画笔捍卫文艺路线,激励我要为党的文艺事业奋斗终身、做出更大的贡献。……

 


5.上海工美拍卖总经理廉亮发言

摘录:赖少其先生的书法取法溯源最早应该是“二爨”——《爨龙颜碑》和《爨宝子碑》,我个人认为就是“二爨”,特别是《爨宝子碑》。

上次家属发现一把唐云先生给赖少其的扇子,赖少其写的小字很规矩,可以看出他对魏晋传统高雅的一路理解很深,上海中国画院里面能写得这么成熟,技法这么纯真的,不多见。

我个人觉得今天开这个会议的意义是要记住赖少其,研究赖少其。我感觉上海的美术界,包括画院、博物馆等专门机构对赖少其不太了解。……

我们应该把赖少其与鲁迅的交往写出来,说不定有很多启发。鲁迅先生跟中共政治上交往的,据我了解有瞿秋白、冯雪峰、赖少其,鲁迅给赖少其的信写的很多,很重要。……

 

 

6.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学术部薛晔博士发言

摘录:……这个展览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赖少其先生的艺术从来不会跟现实脱节。展览中最早的一批作品是他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表现抗争主题的新兴木刻版画,在这些作品中我看到了非常明显的珂勒惠支的影子,鲜明而强烈的形象、质朴的现实主义和奔放的表现主义风格,主题鲜明又入木三分。

20世纪50年代的文艺界开始强调艺术应该表现自然和社会现实生活,调到安徽后的赖少其带领安徽版画家开创的“新徽派版画”应该是他在这方面的实践。他应该是从语言到内容进行了很多思考和创新,积极响应艺术要面向生活的写实倡导的同时,但又不忘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我在展厅不仅看到了他临摹的古人山水,也看到他不少写生的作品。《黄山后海》中铁线金钩、铿锵有力的背后影影绰绰又有垢道人、戴本孝的“影子”。尽管是应时代要求去表现新中国新气象,但赖少其不是一味迎合,而是真正从艺术本体去解决实际难题,通过写生、通过临摹、通过对传统技法语言的重新体悟,转向更为含蓄和耐人寻味的意境营造,其艺术因此焕发了新的生机。这是我看到他与同时代艺术家在不知所措下的一些直白场面创作的不同之处。

赖少其先生特别擅于学习,特别善于把学习来的东西为自己所用,包括晚年的作品,颜色那么浓烈,那么饱满,并不像病中老人的创作……

 

 

7.安徽省美学学会名誉会长、安徽省美协理论委员会执行主任陈祥明发言

摘录:刚才提出了要把思想、灵魂、精神、传统、技法、创新等融为一体,现在很多画家勉为其难,人下去了心没有下去,笔在画,心没有画,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赖少其先生的晚年,把艺术和生命融为一体,达到了一般画家达不到的创作境界,我们经常讲炉火纯青,人画俱老,并不是所有画家都能达到,赖少其把艺术和生命紧密结合,最后完成了变法。

……今天的研讨会,表达了党对文艺和革命前辈的怀念,对文艺为人民、为民族的观点再认识和再理解,也是对中国现代革命文艺道路的一种回顾,反思与总结。这种回顾、反思和总结,是通过赖少其先生的个案表现出来的。

由展览我想到赖少其先生的意义和价值:

第一,赖少其先生革命家与艺术家的双重情怀。……在中国现代史上,能把革命家的情怀和艺术家情怀吻合的最好的恐怕就是赖少其先生。……革命与艺术的变奏,体现在战争年代是以笔为刀枪,唤醒人民,鼓舞人民,为新中国建立而奋斗;新中国建立以后用笔鼓舞人民、赞扬人民、宣传人民建设我们伟大的国家……

第二,现实主义艺术与现代主义艺术的有机统一。中国战争年代到建设时期,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是推动现实主义,实际上和中国社会发展是相联系的,中国现代社会发展与现代主义产生有必然性,这个必然性个案上体现在赖少其先生上。……赖少其把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融合并打通了,在现代美术史上完全可以和林风眠、李可染先生相比肩。……赖少其先生的绘画,起点是中西融合,晚年的时候同样是中西融合,这样的东西我们在美术界研究很不够的……

第三,他创立了“新徽派版画”,在中国美术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赖少其为首创立的“新徽派版画”,是从古代徽派版画走过来的,把传统的版画,一直引导到现代新的版画,这在中国现代版画史上几乎是绝无仅有。……“新徽派版画”新在对新生活的表现,新在形式创新,开创大尺幅,所以新生活、新情趣、新形式,新技法,开辟了版画新的前景。

第四,中国新山水建树的贡献,中国的新山水有赖少其、石鲁、傅抱石,他们共同为新中国山水画转化立下汗马功劳。

……赖少其先生把革命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很罕见的,这是价值所在。

 

 

8.赖少其新四军战友后代谢力文发言

摘录:1971年,我父亲领我到赖伯伯家,文革期间,赖伯伯条件非常艰苦但他没有垂头丧气,萎靡不正,保持革命者大无畏的精神……

赖少其先生介绍唐云先生给我认识,通过唐先生我调进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40岁调进上海博物馆工作,都离不开赖少其先生的恩典。

赖少其性格很温和,对大画家,对艺术方面很有主见。这里我补充两点:

第一是黄宾虹。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环境,对黄宾虹不看重,很多人觉得黄宾虹的画黑糊糊的不好看,然而赖少其先生对黄宾虹却极力推崇。……黄宾虹过生日,赖少其买了皮大衣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他,很令人感动。赖伯伯在黄宾虹离世时为他主持追悼会……

第二是傅抱石。当年傅抱石从重庆回到南京以后,学生不愿意去上他的中国画课程。赖少其做了很多学生工作,动员学生并带头去听傅抱石的课,带动傅抱石的教学正常做下去……

第三是吴湖帆。赖少其先生为吴湖帆题写墓名。

这是赖少其对老艺术家及知识分子的态度,也是共产党人的态度。

 


9.徐子鹤之女徐丽丽发言

摘录:我那个时候还小,赖伯伯经常来我家,我爸爸跟他是非常好的朋友,我很敬重赖伯伯。……

 

 

10.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学术部、项目助理徐海晶发言

摘录:……通过这个展览,赖少其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他的内在精神,从他的作品和鲁迅先生的精神对他一生的影响,他对艺术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包括晚年病重写的书法。我们很需要正能量的艺术家对我们的引导,我们努力让更多的观众来参观,相信观众会有很大收获。

我常常被艺术家的艺术生命和作品感动。赖少其先生将版画和中国水墨完美结合,色彩那么鲜艳,只有内心光明才能表达出那么亮丽的色彩……

 


11.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杨奇发言

摘录:……我从学画的时候,赖少其先生名声就在,学美术史这一块也是逃不掉的。……赖少其对于上海的贡献,无论文联、美协、美术馆、画院,他都是奠基人、创造者。同时,他把中国画发扬光大了,在中国画语言的探索上做出了很多努力。

……党的文艺战士这句话,不是当过兵就是战士,但一定是战斗的,我读赖少其的作品很累,因为太“厚”,各个时段的作品用意非常猛。他有这么大的精力投入工作和创作中,一定对生活是热爱的,不然不会有这么深厚的情感投入,最后呈现在作品上。

赖少其先生其实是很浪漫的人,我们去年做“三星在隅”展的时候,印象最深的是版画,版画《青春》,那种线条和装饰感跨越时代,放在现在仍然符合这个时代的审美。套色木刻我一开始觉得像西画,无论用色、用光、构图上,有中国画的影子,也有西画的影子,那时却没有出过国,说明他对外界东西的吸收非常强,有无限的精力,边做革命工作,边磨炼自己的艺术。

 


12.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副馆长韦家强发言

摘录:我作为赖少其馆的一名工作人员,非常感谢上海美术馆对这次展览精心的设计和布置,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经历,不仅仅是对赖少其作品的尊重,更是对其精神的弘扬。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前提下,以后双方还是要多加强合作交流,对我们也是一种提高。

 


13.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馆长于在海发言

摘录:谢谢顾馆长,今年恰逢建党百年纪念,艺术馆策划了赖少其革命和文化事业的文献作品展。今年正好也是上海美术馆开馆65周年,我们与上海美术馆合作又策划了赖少其艺术文献展。1952年,赖少其到上海,负责筹建了华东美协、上海美协和上海美术馆,当年赖少其请唐云到美协担任主任,并筹办了最早的上海美术馆。今天我们的唐逸览先生(唐云之子)也来参加了研讨会。

后来赖少其又筹办了上海中国画院,今天杨奇副院长代表画院出席本次研讨会。这个项目还入选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2021年度工作计划重点合作事项”,为了体现沪皖交流,特别邀请安徽、上海两地艺术家和学者参加座谈。

我说几点:

第一,今年策划的赖少其革命文化事业精品展,以革命为主,文化为辅……作为一个文化人,在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文化方面的工作、活动以及创作。

第二,我们这次展陈是以上海情缘为主,1930年代赖少其在广州跟李桦响应鲁迅先生新兴木刻运动搞抗日救亡运动,与李桦组织木刻巡回展并到上海巡展。鲁迅最后一张和木刻艺术家合影的那张照片,李桦和赖少其因特殊情况没有来上海,那个活动就是李桦和赖少其组织的。

第三,1930年代初,赖少其在广州参加中共领导的地下运动,当国民党特务组织抓捕他的时候,他跟萧殷躲到上海,吕蒙接待他三个月,后来因生活困难,没有找到党组织,最后回了广州。这是第一次到上海。

“皖南事变”越狱后的1942年初,赖少其与邵宇经过江西、浙江,经过宁波沈家门坐船到上海,找到地下党的盛震叔、林淡秋,将越狱材料转给党组织。根据苏中区党委副书记陈丕显的指示,赖少其回到了江苏北部的苏中解放区。

1952年,赖少其调到任华东区文委委员,担任华东文化艺术界主要领导,负责筹建了华东(上海)文联、华东(上海)美协、上海美术馆、上海中国画院,在华东美术事业发展当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这次展览特点着重上海部分,其他历史为辅……

……赖少其是极少的与长三角各地区文化艺术界有密切联系的艺术家和文化界领导。我们在上海搞活动,报了长三角经济圈的文化交流项目,体现了这一重要意义,这是我们展览的特色。

第四,再次感谢上海美术馆热情的支持,同时也感谢上海中国画院无条件借给我们珍贵的藏品,为展陈增加了亮点。再次感谢各位!

 

 

三、参观场景

右起依次为: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学术部副主任任建顺、教育部钱韵、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副馆长顾建军、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秘书长丁设、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郑辛遥、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馆长于在海、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党委书记邓军、学术部徐海晶、学术部薛晔



于在海馆长(左1)陪同中共威海市文登区委党史研究中心主任初延清(右3)等参观





四、采访、导览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信息中心采编人员拍摄于在海馆长导览视频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发布的导赏视频链接

【策展人说】“木石精神——赖少其艺术文献展”于在海先生导赏

【策展人说】“木石精神——赖少其艺术文献展”于在海先生导赏

【中华艺术宫 | 特别策划】专访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馆长于在海 

 


五、工作花絮

(一)展品打包



(二)装车运输



(三)卸货清点



(四)借展作品

上海中国画院作为展览的协办单位,时任院长陈翔先生(右4)热情支持,提供画院筹建初期众多画师合作的珍贵册页《开天辟地》和《自有春秋》。



(五)清点移交


(六)镜框装配


(七)布置摆放



(八)展品上墙


(九)现场指导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及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领导多次视察展场,查看布展情况,提出指导意见。




(十)撤展清点打包


(十一)展品返回入库



六、展览场刊(封面)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程明  秦娟鹃




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

http://www.lsqysg.com

电话:0551-63521390

邮箱:lsqysg@sina.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石台路艺术公园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