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特展 >>线上展厅

​线上展厅——赖少其作品系列介绍(一)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28日
手机扫码分享

线上展厅——赖少其历史和作品系列展示

于在海


赖少其艺术馆策划并举办“线上展厅”活动,贯彻了文化和旅游部文件精神,充分发挥现代化的多样性网络和数字化的广泛传播优势,弥补了线下展陈展品数量少、影响面小的缺陷,建立了线上文化服务人民的公共教育和推广宣传新模式,加强了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文化艺术综合教育的良好效果。

今年,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木石精神•党的文艺战士赖少其革命文化事业文献作品展”,已按计划于5月份展陈。“线上展厅”也将依据精品展内容分为二个部分:

赖少其历史系列展示:全面介绍赖少其忠于党的理想信念,他一生进行革命事业和文化活动的历史概况,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

赖少其作品系列介绍:系统展示赖少其版画、国画、书法、篆刻等多领域的艺术特色,刊登、点评、解析赖少其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品。

赖少其艺术馆作为合肥市的公益性文化设施和中国文化名人纪念馆,充分发挥收藏、展陈、研究、出版、交流和免费开放等多项职能,长期以来的大量工作、文化交流和文献整理,形成专业性、主题性、史料性和学术性并重的大批图文资料。

“线上展厅”根据编辑情况,在赖少其艺术馆公众号上每个月不定期的连续发布,每期信息量大,展品丰富多彩,更具有线上公教活动的特殊观感效果。

2021年5月28日


注:作者系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理事、安徽省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馆长。





作品系列介绍(一)







赖少其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广州时期的木刻作品

丁远飞


赖少其(1915-2000年)是杰出的革命文艺战士,更是中国当代著名书画艺术大师。赖少其20世纪30年代从事新兴木刻运动,20世纪60至70年代,创建“新徽派版画艺术”,为中国近现代版画艺术的创始人之一。

赖少其1915年出生于广东普宁县,1929年考取了陆丰县城的龙山中学简易师范班,进入龙山中学读书,在龙山中学读了两年后,在龙山中学彭老师的介绍下,赖少其决定报考广州市立美术学校,也就是现在的广州美术学院的前身,在当时是与上海美专、国立北京美术学校、国立杭州艺专并列的比较著名四大美术学校,学制四年。


赖少其上学时的龙山中学

1_1024_672_70.jpg

1931年赖少其从汕尾乘船,经香港到广州,首先在胡根天创办的“赤社”美术补习班。赖少其还利用晚上到关良哥哥办的日语补习班学习日语。

1932年赖少其顺利考入广州市立美术学校西画系,开始了四年的美术学习。

2_unchange.jpg

1933年李桦回母校市立美术学校,他曾回忆‘原是在市立美术学校的西画科毕业,学的是油画。由于受到当时西方艺术思想的影响,迷恋于“巴黎画派" ,画的是马蒂斯画风。后来读了些进步文艺的书,也接陆了左翼文艺的理论,对于野兽派之类的画已经有所怀疑了。’——摘自《人物》1983年第一期

进入市立美校,李桦成为了赖少其的班主任,教授赖少其油画。

1934李桦拿起刻刀开始他的版画生涯。李桦回忆‘1934年益坚病逝,青年丧偶,给我很大的刺激。在痛苦中,我放下了油画笔而拿起木刻刀来。我懂日文,买了一本日文的版画技法书,自学起来了。这本书详细地叙述各种版画的制作方法,引超我极大的兴趣。我一头扎下去,在半年中摸索着创作出木刻、铜版面石版画,独幅版画几达百幅。于是我在广州举办了- -次个人的版画展览会。这是在广州第一次出现的版画展览,虽说不上对社会有什么影响,却引起了我教授的那二年级学生的浓厚兴趣。他们要求学版画,但在国民党训导主任控制下的学校,是不能开木刻课的。于是我便把他们组织起来在课外学习,这便是《现代创作版画研究会》(后简称《现代版画会) ) .这个会的成员,除我外全部是学生。现代版画会了的活动很积极,持续到1937 年抗战爆发,这里就不多说了’ ——摘自《人物》1983年第一期

3_1024_714_54.jpg

广州现代版画会部分成员合影,1934年。从左至右:(前排)胡其藻、李桦、唐英伟、刘公;(后排)梅长业、赖少其、陈仲刚、潘业、周荣针。

赖少其回忆“在三十年代上半期,李桦先生从日留学归来,在广州美专任班主任,是充满热情的青年教授,我们都是他的学生,在他领导下,组织了《现代版画研究会》。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和鲁迅先生发生联系。经常受到他的指导。”——赖少其手稿《李桦藏书票序》

一、《现代版画》有关赖少其作品

现代版画研究会的同仁在受到西方和日本的木刻技法的影响比较重,后来在鲁迅的指导下他们开始转向明清木刻和石刻学习。现代版画研究会的主要活动是展览、出版画册、对农村宣传。

刊物《现代版画》总共出版了十八期,并且依据题材出过专号和特辑。

(一)新春风俗专号《现代版画》第4集 1935年3月1日

《新春风俗》号是选取潮汕民间的风俗活动,也是赖少其第一次尝试用木刻手法来表达这一题材,这也是进行了一次有益的色彩尝试。该木刻作品虽然手法稚拙,但也表现了新春的喜庆氛围,后来的《抗战门神》在色彩上更加丰富,手法更加熟练,再到后来的新徽派。可以说这两幅小小的色彩木刻是赖少其套色版画的起点。

1、《现代版画》封面

4_914_1024_42.jpg 

2、皮猴公仔(套色木刻) 18cm×23cm

5_1024_1017_70.jpg 

3、骑布马(套色木刻)15.5cm×11cm

6-1.jpg 

(二)广州生活专号《现代版画》第5集 1935年3月15日

生活专号赖少其用异于常人的视角带着敏锐的观察力,注视这个世界,所刻的作品虽然是生活中的一些琐事,但反映的缺是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

当铺在旧社会成为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任何的天灾或者小病可能对于普通的老百姓都是个灾难,只能用有限的生活用品去当铺抵押去缓解暂时的危机,赖少其所刻《铺票》也是对当时人民生活的真实的写照。

《饥民》刻画了的远处的巨轮,抱着孩子的妇女,来来往往做工的人。而画面的右边黑色的背景,一位身着白衣的人已吊死,一对绝望的母子跪在他的脚下,作品黑白对比强烈反差巨大,正像作者诗里所说从地狱喷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青年就具有了赖少其敢于正视黑暗的社会并且勇于反映社会的现实的勇气。

1、《现代版画》封面

7_877_1024_46.jpg 

2、铺票(黑白木刻)16.5cm×13.5cm

8_712_874_39.jpg

3、饥民(套色木刻)15cm×9.3cm

9_645_1024_42.jpg

4、早操(黑白木刻)12cm×11.5cm

10_882_1024_54.jpg

(三)民俗专号《现代版画》第8集 1935年5月1日

在题材选择上民俗专号反映民间生产、生活、和日常的行为准则,通过一些隐喻的形象来介绍潮汕人民的风土人情,如封面的《田师爷》其实是地里的庄稼。摇钱树是潮汕民间传说中的一种,但作者所刻画的对象为一个穿着补丁摞补丁的穷苦人和手里举着的摇钱树形成了反差。这幅作品反映了人民的疾苦生活和赖少其深深地人文关怀。

1、《现代版画》封面

11_739_864_39.jpg 

2、摇钱树(套色木刻) 14.2cm×9.5cm

12_694_1024_42.jpg 

(四)藏书票专号《现代版画》第9集 1935年5月15日

赖少其绘制并刻印的中国最早的藏书票。这些藏书票带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早期木刻的稚拙生气,兼具艺术性和时代性。虽然艺术手法尚显稚嫩,但其中蓬勃的朝气和浓郁民族风格却很难得。第一幅作品利用了类似民间砖雕的创作手法,刻画了广东石湾狮子的形象而第四幅和第二幅的作品则以有力的刀法和强烈的画面对比,塑造出一个在手拿旗子的青年形象,也是十分优秀的作品。

赖少其绘制和刻印的藏书票实物留存,无疑是我国版画家主动从事藏书票设计和制作的开始,在中国藏书票史和现代版画史上都有着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1、《现代版画》封面

13_844_944_39.jpg 

2、少其书票 ( 藏书票 ) 6cm×5.5cm

14_945_1024_42.jpg

3、徐克(藏书票)   4.5cm×3.3cm

15_786_1024_62.jpg 

(五)贺年专号《现代版画》第15集 1936年1月1日

1、《现代版画》封面

贺年专号也是赖少其的一期特别的训练形式,也是一种题材的尝试。

16_881_1024_41.jpg 

2、少其贺正(贺年片 黑白木刻) 13cm×8.5cm

17_727_1024_70.jpg 

(六)反帝专号《现代版画》第16集 1936年2月1日

抗战时期,赖少其创作了大量的救亡木刻他用手中的刀代笔在木板上绘制一幅幅反映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和中国人民的奋起反抗,极大的鼓舞了人民群众。

1、《现代版画》封面

18_964_1024_58.jpg 

2、殖民地狩猎图(黑白木刻) 9.5cm×15cm

19_1004_660_39.jpg 

3、华工(黑白木刻) 13cm×10.5cm

20_786_954_39.jpg 

4、待荐(黑白木刻) 14.5cm×7.5cm

21_599_1024_66.jpg 

二、《木刻界》有关赖少其作品

现代版画研究会除了《现代版画》还出版了《木刻界》赖少其在《木刻界》创刊号上发表了《木刻与大众》文章

他说“在帝国主义者的加紧抢掠与压迫中,殖民地的中国大众,受了更深的毒害;他们不但在少数封建残余的戈茅之下受到剥削,而最大的还是受到敌人直接间接的吸吮;所以,他们便不得不变成患贫血病的人了。他们的痛苦是连呻吟都要被抑止的,因为虎狼们不但要他们的血液,还要他们的骨髓,非把他们最后的生命断送不可的。

我们认识了这一点,那就知道大众所需要的粮食是什么了。这是不言而喻:目前最重要的任务便是发动伟大的民族斗争,而在这风狂雨急的当中,无疑的木刻第一个使命便是要担起这个任务,作为推动“文化”的一支主力军!

1、马阿桃之死 13.5×9.4 cm1936年4月

22_692_1024_42.jpg

2、怒吼着的中国   11.5×11.5 mm   1936年5月

23_854_850_39.jpg

3、帝国主义者的囚徒   12.3×17.2cm 1936年6月

24.jpg

4、认识了民族的敌人   14.5cm×11cm   1936年

25_731_1024_41.jpg 

三、 除了和现代木刻研究会的合集外此外赖少其还自己编撰了个人合集《诗与版画》和《自祭曲》

(一)《诗与版画》有关赖少其作品

一九三四年底,他将自己的新作以及这一时期创作的版画作品共二十五幅,其中配诗十首,集在一起,装订成一册,题名《诗与版画》,附了一封信,给鲁迅先生寄去。他在《诗与版画》一书的封面,题了一句话:“献给我们敬爱的鲁迅先生”表达自己的敬慕之意。

26_961_1024_62.jpg

《诗与版画》实际是赖少其的一本配诗木刻作品集,这本集子表达了作者憎恨黑暗,追求光明的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旧中国人民的悲惨生活。他的木刻技艺,文学才华在诗中也表露无遗。

   

1、鲁迅先生(静物)12.1×15.9 cm1934年

27.jpg 

鲁迅的进步思想彻底惹恼了国民党反动统治者,除了鲁迅的作品,鲁迅的画像也被禁止展览和在报刊上发表,为了躲避检查,赖少其巧妙的把鲁迅画像刻在并不引人注意的墨水瓶上并寄给鲁迅。鲁迅收到到即回信“倘检查官不认识墨水瓶上的是我的脸,那该是可以登出的”。此幅作品, 说明了鲁迅先生对赖少其版画的影响,从作品构图形式看是受到德国版画家珂勒惠支的影响,这与鲁迅提倡和宣传珂勒惠支版画相关。

2、沙滩上的少女   11.5×17 cm1934年

28.jpg

3、请看殖民地的壁画   13.7×8.8 cm1934年

29.jpg

4、苦旱与兵灾   18.9×16.6 cm1934年

30.jpg

5、怖 17×11.5 cm1934年

31.jpg

6、开公路   113×165 mm1934年

32_1024_708_42.jpg

(二)《自祭曲》有关赖少其作品

《自祭曲》是1935年赖少其手印的个人版画集,通过强烈的表现主义风格,来表达自己的愤懑、失望、彷徨,同时希望振作起来赶走悲观失望的情绪,实现自我的救赎,开始新的生活。

1、《自祭曲》之一

33.jpg 

2、《自祭曲》之二

34.jpg  

四、其他单片作品

《青春》20世纪30年代 12cm×10cm

35_713_904_39.jpg

《青春》是赖少其学习外国版画的习作,作品以柔软的曲线刻画出少女柔美的身体,远处冒烟的轮船,暗示着现代化的到来,动荡的海水和黑白的分布表现了作品的写实和作者表现激荡的情感。

   

赖少其在广州时期的早期版画,题材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揭露社会黑暗,同情劳动人民,反映他不畏强权,具有很强的人文情怀。

                     

    作者系合肥赖少其艺术馆典藏部主任

2021年5月28日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丁远飞
网络编辑:韩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