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特展 >>线上展厅

线上展厅——赖少其作品系列介绍(四)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17日
手机扫码分享
文章附图

赖少其创作《抗战门神》的故事

2020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为此,《中国文化报》策划“那些鲜为人知的抗战美术创作故事”专栏,邀请全国著名艺术家的家属或后代讲述抗战美术名作背后的故事。该报记者李亦奕女士来信联系,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馆长、赖少其女婿于在海应邀撰文《赖少其的套色木刻<抗战门神>》,讲述赖少其1939年初在抗战文化名城桂林创作套色版画《抗战门神》的概况。

2020年9月5日,《中国文化报》专栏刊发此文,现转载赖少其创作《抗战门神》相关图文史料,回忆这件经典抗战美术作品背后的创作往事。

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

研究部主任   程明

2020年9月22日


一、代表作品

赖少其 抗战门神 套色木刻 纸本 35cm×25cm 1939年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1.抗战门神 套色木刻 纸本 35cm×25cm 1939年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_调整大小.jpg

释文:WOOD-CUT,BY S.G.LAI。赖少其作,鹰隼藏版。抗战门神(彩色木刻)。中国木刻艺术,自抗战军兴后,已进入一簇新阶段,利用旧有形式,灌输抗战内容,此种通俗艺术,极合民众心理,赖少其君近刻抗战门神,乃此中杰作。

二、报纸刊登

《中国文化报》2020年9月5日报头及第一版
2_调整大小.jpg
第六、七版刊载了赖少其女婿于在海、李桦的讲述者黄洋、古元之女古安村、王琦之子王炜、唐一禾之子唐小禾、滑田友之女滑夏六人的回忆文章


3_调整大小.jpg

讲述人于在海回忆文章

4_调整大小.jpg

注:由于《中国文化报》版面编辑,采编时内容有部分删减,在后面呈现原文。

三、回忆文章

赖少其的套色木刻《抗战门神》

于在海

1938年10月,广州和武汉被日军占领,桂林便成为国民政府西南行营和军事中心,中共中央也在此设立李克农为主任的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

年底,赖少其和刘建庵等撤退到桂林,在龙隐建立“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桂林办事处”。12月,他们举办的一个全国性木刻展览场地遭到日本军机的空袭,三百余幅木刻作品被毁。赖少其等人积极组织木刻创作,举办街头流动展览,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全木抗协”很快成为桂林抗战文化重要团体和宣传阵地之一。

1939年1月初,年关将至,依照传统习俗,桂林城乡将在大门上张贴门神欢庆新年,此时桂林街头年货摊的年画引起了赖少其的注意,并被传统年画形式深深吸引,他牢记鲁迅先生生前的教导,就是要把中国木刻与民间艺术相结合,通俗的说法是“旧瓶装新酒”,于是,赖少其产生了将传统年画形式与西画色彩相结合的灵感。

1938年,作为抗战后方的桂林,聚集了大批从全国各地撤退过来的文化名人和中国画、西画等艺术家,市场上就有不少中国画及西画颜料。为此,他到街上选购了颜料,四处搜集了木刻板材,又有自带的木刻刀具,在桂林郊区的民居板房中构思年画的创作。

由于赖少其早年曾在广州美专学习西画,在色彩和造型等方面受到系统训练,注重色彩的表达,他运用套色木刻技法,结合抗战的形势及民众的愿望,创作了“新年画”——《抗战门神》。

这件门神色彩鲜艳、构图新奇,画面中心是一位头戴钢盔、身背步枪子弹、穿着黄军装的抗战勇士骑在战马上凯旋的场景。青天白日满地红的旗帜占据着画面上方,下方是五个身穿鲜艳服装的儿童,有的手执红旗,有的正在放鞭炮,其中两个儿童拿着“庆祝抗战胜利”横幅标语,洋溢着胜利的喜庆气氛,突出地表现了抗战的主题。同时画面上还出现了麦穗、铜钱等表示丰收和富裕的吉祥物,象征五谷丰登和太平盛世。

赖少其借鉴了传统的木版年画形式,但是避免了内容单一形式老套单色印制等问题,他所作的《抗战门神》是一种艺术创新,表现了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气魄和决心。赖少其将关系到中国人民生死存亡命运的抗战将人民群众祈望抗战胜利及取得丰收心情,充分运用构图、色彩和人物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门神年画形式为桂林地区百姓所喜爱家家户户将它贴在门上表达对将来的憧憬和希望。

抗战门神成为当时桂林及西南地区的一道风景线西南行营政治部三组开始印刷1万份,后又多次加印,形成广泛的影响。之后刊登于《良友》画报

2月2日,时兼任《救亡日报》的副刊《救亡木刻》编辑的赖少其,曾撰文《关于“抗战门神”想起的一二》刊登该报。(文章内容详见附件)

1939年11月,版画家李桦《抗战年片与抗战门神——一个关于木刻应用问题的建议》文中写道:

“……关于抗战门神的创作,今年西南行营政治部已在桂林发行过一次,是以木刻刊成的,全桂林城及近郊都张贴起来,做成一种抗战的新气象!今年我们应该把这种抗战门神推广到全中国去,使全中国于新年那天换上一副抗战的新气象。

抗战门神应是彩色的,样式要多几种,刻法应以中国旧木板书法为主,但仍可加入新作风,内容应极端表现抗战胜利的信念。

此外,美术评论家黄茅撰文赞扬这幅民族化、大众化的杰作

2020年8月25日

注:作者系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理事、安徽省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馆长、赖少其女婿。

四、文献史料

(一)《良友画报》

《良友画报》1939年四月号一四一发表了赖少其的《抗战门神》,图文杂志封面、目录

史料来源:广西图书馆


5《良友画报》1939年四月号、第一四一期封面_调整大小.jpg


(二)赖少其文章

赖少其专门写了《关于“抗战门神”想起的一二》文章,刊登于《救亡日报》1939年2月2日第四版

史料来源:中国国家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

7《救亡日报》报头(郭沫若 题)_调整大小.jpg

《救亡日报》报头(郭沫若 题)


8刊登于《救亡日报》的赖少其文章《关于“抗战门神”想起的一二》_调整大小.jpg

关于“抗战门神”想起的一二

赖少其

这是一年前了,那时带着“全漫展”来到了广西,而第一次“抗战门神”的字样便发现在广西日报上,但以后因事去汉口,这个心愿也就没有实现;在这一年中,我幻想着:关于“门神”的内容与形式,和应该怎样的去改造它。

“门神”这东西,不只两广如是,全国都如是的;记得我们四五年前的时候,便在广州开了一次很大的木刻展览,内容不单有西洋的古今木刻,日本的“浮世绘”木刻,还有中国的古今木刻,如:“醉酒仙列传”,明版“上竹斋”和“耕织图”等,同时收集了全国的“门神”。从这些“门神”中,看到北平的“门神”最纤巧,江浙的是文绉绉的,两广的却有一种粗硬有力的表现;而颜色也较为原始,是近乎“热带”的东西。除“门神”之外,北平有一种“年画”,有一张报纸那样大,线条是用木刻的,颜色则用笔涂上去,日本的佛像也常用这一种方法。我想现在盛行的“壁报”也大可以用这种方法,既省时,也可普遍。

说到“门神”的内容那是一无所取;至于形式,诚如黄茅兄所说:他的“推出”的做法固然是他的好处,但也是他的弱点。从这一次“门神”改良工作中,我才确实感到很多困难的地方。譬如两广的“门神”,他的“袍甲”,衣饰都是花花绿绿的东西,一块红,一块紫的铺满了画面,若果把一个战士也这样装饰起来,那就变成了一个“花面猫”,正如延安曾经用京戏出演了彭德怀将军的故事一样,结果是同样的失败。但是“门神”的唯一好处却就在这一点,而民众也正所以喜欢它。但问题生出来了:是画面要花花绿绿,可是要避免滑稽不近人情的感觉。

若果以为“门神”的形式稚拙有味,才来改良它,这是不够的;我以为意义还是在于打破千百年来封建的传统。这一次的抗战,正面固然是反帝的,而同时还带着反封建的意味。中国的封建势力一天不铲除,抗战的胜利和建国的大业会受到若干的阻碍。不过,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封建势力就自然要被铲除的。所以,我们这次的改良“门神”,是应该成为一方面在扫除封建的毒质,一方面是在加强抗战的实力。

但是民众的贴“门神”,大概是因为可以避鬼也没有纯是一种习惯罢?至于作为门面的装饰那大概是“文化人”才有这种感觉。但不管其是“避鬼”或“习惯”都好,唯一不可忽略的东西便是过年要“吉利”。因此若果“门神”上是绘些打打杀杀(不管是否打杀的是日本鬼)的事,那他一定是不高兴的。所以我们只能绘一个英勇的战士,但颜色太单调了,我是绘他坐在马上的——有用来贴在小门上的叫做“状元游坊”的“门神”是骑着马的——下面是一群花红紫绿庆祝抗战胜利的小孩子。

这一次“门神”的改良工作,成功还是失败,希望各方面的先生能够给我们以指导,这是初次的尝试,意义是颇为重大的,若果能把旧的东西改变了,而民众又乐意用新的话,那一年来的心愿也就满足了,不过还应再二再三的改良呢!广西的“门神”都是从广东佛山来的,现在起了战事,已经绝迹,这是日本帝国主义给我们的好机会。

为了求普遍起见,已交给某机关印刷,万分希望能够很快的印出来和大众见面!至于要改良的东西还是多着呢!也希望大家深刻的认识它,运用它!使流行于民间的有毒质的东西都变成为有抗战意义的东西!利用大众自己创造出来的艺术,使真正深入到大众的群里,这是多么紧要啊!

一月卅一日


(三)李桦文章

李桦为赖少其此作品撰写《抗战年片与抗战门神——一个关于木刻应用问题的建议》,刊登于《救亡日报》19391212日第四版

史料来源:云南省图书馆

抗战年片与抗战门神

——一个关于木刻应用问题的建议

李桦

生活不能离开艺术,抗战中的生活更不能离开艺术。木刻是一种与实际应用关系最深切的艺术,所以拿木刻来充实我们的战时生活,是最适合的。

一年的开头,大家都很高兴,尤其是在艰苦地抗战后二年多的我们,对于接近最后胜利更逼近的一九四零年的到来,更应感到兴奋了。但是记得去年,人们以为在严重的国难中,不应过事粉装新年,于是今年年头过得十分冷淡,连被视为普通应酬的贺年片都被禁止了。我以为这是不必要的。正因为我们有寄贺年片的习惯,便可利用贺年片作为抗战宣传。须知贺年片是人人欢迎的,一流行起来,虽穷乡僻壤,亦流传到。在这个小小的片子上面,如果用宣达领袖意旨、抗战信念、民族意识代替了“恭贺年喜”四个最普通的字,则在潜移默化中,可以给予国民精神一种莫大的影响,对于抗战宣传未必无补吧。

提倡抗战年片应由我们木刻工作者发起。我们要马上创作各种各样的抗战年片,与各地党政当局、文化社团以及书店老板接洽,以求及时出版,使十二月中旬后就能大量的寄发出去。至于抗战年片的创作,其形式是朴素的,这最好做成一两个简单的套版,要求相当的美观,其尺寸以如明信片大小为宜。至其内容当然是抗战的,尤其应注重反汉奸的题材。

还有一件事情,旧历新年各家不是都有张贴门神的老习惯吗?以前的门神多是刻画出一对关公像,一则使它镇宅,一则还有对关公尊敬之意。门神贴在每天出入必经的大门,朝夕见面,对人的观感特别深,一般人最尊敬关公,所以就用关公像张贴起来。现在我们正好利用这种心理与习惯,使我们的领袖像、战士像代替了关公像,这对于国民精神的影响必是很大的。

关于抗战门神的创作,今年西南行营政治部已在桂林发行过一次,是以木刻刊成的,全桂林城及近郊都张贴起来,做成一种抗战的新气象!今年我们应该把这种抗战门神推广到全中国去,使全中国于新年那天换上一副抗战的新气象。

抗战门神应是彩色的,样式要多几种,刻法应以中国旧木板书法为主,但仍可加入新作风,内容应极端表现抗战胜利的信念,并须引起人们对我们领袖的崇高表示极端的尊敬。

抗战年片与抗战门神运动要就在今天发展开去了。各地的木刻团体或木刻工作者个人,一面应即与各方接头出版的办法,一面应加紧创作。我们在这个时代里,要紧抓着每一个机会,为国家服务,现在到来的机会是不可失的。各地同志们,努力吧!

                                    一九三九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丁远飞、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