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研究 >>学术研究
前言文章《赖少其遍及世界的文化交流》
请点击链接:赖少其境外文化活动之三——赴日本文化交流(1980年)
二、中国香港、中国澳门(1984年)
1984年1月,应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及澳门的邀请,赖少其赴香港、澳门讲学。赖少其在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举行《我在山水画创作上的摸索》讲演,在澳门举行《谈美术创作》讲学并放映幻灯片《赖少其作品选》。
赖少其从“我学画的经历”“我对山水画传统的认识”“从何入手”“中国山水画的特点”等几个方面,着重说明个人在山水画创作方面的探索情况。他又具体介绍了学画经历和认识,即“先学西画与木刻、后学中国画”“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史及怎样去学习、吸收和创新”“学习传统、师法自然与创作三者是不可分的”;畅谈了以“黄山为师”“黄山为友”“研究黄宾虹先生如何反映黄山实在有必要”等创作体会;特别是他阐述“诗、书、画合一”“画意、诗意、意境、题材、感情,前景、中景、远景,焦点透视和散点透视,黑白对比与明暗映衬”等美学观点和笔墨技法,与两处学者、专家及师生进行文化交流并获得好评。
(一)赖少其文章《我在山水画创作上的摸索(大纲)》
我只谈个人在山水画上的摸索。
1.我学画的经历
三十年代上半期,我在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学西画,同时参加鲁迅先生所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是《现代版画研究会》主要成员之一,也参加“一二九”抗日学生运动。三十年代下半期和四十年代,我参加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基本上是打仗与坐牢。五十年代我重返美术战线,在上海主持华东美协(五省一市)工作,黄宾虹先生被选为主席,我为副主席,开始接触了国画。后来(一九五六年)周总理在最高国务会议提出成立北京、上海两个中国画院,我被任为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会主任,我接触国画家更多,对我研究中国画是一个良好机会。我开始研究与学习创作陈老莲派花卉。六十年代开始,我从上海调安徽工作,一方面我带领一批木刻家上黄山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创作大型套色木刻,一方面研究与学习明清新安画派——特别是程邃的乾笔渴墨画法和黄宾虹先生如何把黄山反映在他的画里——了解“自然”与“创作”的关系。同时临摹唐寅的山水画。
从以上我五十年来学画的经历可以看出,我先学西画与木刻,后学中国画。
2.我对山水画传统的认识
中国山水画到了明代后期,董其昌有南宗北宗之分;北宗指荆浩、关仝这一派,以写北方山水为特征,后来南宋的马、夏,明代唐寅、清代龚半千、袁江都属于这一派;南宗指董源、巨然和米芾,以写南方山水为特征,元六家,明董其昌、沈周,明清四高僧,新安画派都属于这一派。我认为:北派山水布局雄伟,南派笔墨空灵,各有优点,如能打破成见,取其所长,定必有新的发展。
从清代开始,西方画家已来中国,西画已影响中国画;中国著名画家任伯年、虚谷、吴昌硕都在上海,他们的作品对后来中国画坛影响甚大;齐白石从民间来,注入新鲜血液,徐悲鸿以西画写中国画,使中西画起交融作用,后起如李可染有了发展;潘天寿吸取了明清各家之长有了创新,傅抱石研究了山的形成和构造,黄胄以吴昌硕画花卉的大泼墨写人物和动物,打破了前人的陈规;书法、金石篆刻、版画都有新的创造和发展,使我们这一代画家在创新上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问题是我们怎样去学习、吸收与创造。
3.从何入手
http://www.lsqysg.com
电话:0551-63521390
邮箱:lsqysg@sina.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石台路艺术公园内